通知公告
联系我们
学校地址: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大道286号
乘车路线:汽车站、火车站乘36路公交至建设银行站下,或火车站步行十分钟即到
电话:0792-5392228(办公室)
占老师:13037261652
办公QQ:3340812583
校长邮箱:459592949@qq.com
详细介绍
这次会议是经厅党组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,也是今年全省就业系统召开的*个形势分析会议。上午,省就业局王小平局长作了发言,11个设区市介绍了工作情况。下午,省厅6个处室单位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,也分别作了发言。总的来讲,大家都作了精心的准备,密切联系各自实际,从多个角度、多个侧面,对当前就业形势和任务作了分析,听后很受启发,有利于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。下面,结合大家的发言,我讲三点意见:
一、客观评价上半年就业工作,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
去年在南昌召开的就业形势分析会,主要是以各设区市听专家的分析为主,务虚的成分多一点。今天的会议,以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发言为主,更贴近我们的实际,有利于大家更好地交流和学习。当然也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,大家的发言谈工作任务多了一些,理性分析少了些。比如说,我们*重要的指标——城镇新增就业。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任务与去年相比减少了1万人。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,这个指标完成超过时间进度要求,*低的完成比例是63%,大多在70%-80%之间。但这个数据有没有水分,或者说这个指标水分到底有多大。我*想听到的是对这个数字准确的判断。第二个指标——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。为什么要搞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监测,就是因为我们要用比较科学、准确的数字来反映这个状况。这项工作有点难度,但是不是因为难做就不做,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做,哪些是我们该做但没做好的,哪些是我们应该做得更好的,我们都要理清楚。我们现在不要求所有企业都进行监测,关键是通过典型来反映情况,通过样本分析说明问题。如果把这项工作做好了,就可以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,更好的判断就业形势。
从全国就业情况来说,现在是“西边日出东边雨”。东边雨是什么概念?东边雨是东部沿海等省份城镇新增就业在下降;西边日出又是什么概念呢?是江西等中西部省份还处于增长阶段。根据省就业局的统计,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5.77万,与去年相比增长24.72%,就业形势总体稳定。主要体现在:一是外出务工人员稳中有增。根据省统计局调查总队的数据,2季度,全省外出就业的农民工746万人,比*季度环比增长0.42%,较去年底增加10万人,其中,省内就业比重占31.3%,省外占68.7%,省内转移速度在加快。二是用工需求平稳增长,用工规模持续扩大。全省94个园区现有职工171.5万人,同比增长4.2%。从全省586户企业用工监测情况看:上半年企业用工同比增长8.4%,较一季度环比增长6.9%,用工需求得到了很大缓解。当前*大的问题,是稳工难,企业留不住员工。三是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比较明显。仅从小额担保贷款来看,上半年发放39.23亿元,同比增长34%,直接扶持个人创业5万人次、带动就业18.2万人次,同比分别增长22%和35.9%。四是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。目前,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(签约)81.6%,同比略有上升;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清零。五是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比较正常。上半年,省人才市场、省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场次、招聘规模都好于往年,省人才市场招聘场次和招聘规模同比增加42.8%,省人力资源市场增加14.8%。从岗位供给看,省人才市场现场招聘岗位增加16.5%、网络招聘岗位增加64.5%,省人力资源市场现场招聘岗位增加34.9%、网络招聘岗位增加20.2%。从求职人员看,省人才市场增长94.52%,省人力资源市场增长39.4%。从求人倍率看,省人才市场0.88%,供不应求,省人力资源市场2.08%,供大于求。根据这几组数据分析,中高级人才招聘难,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,技术性岗位供不应求,服务业岗位需求上升较快,这都符合我们对就业形势的判断。
从上半年的就业工作来看,有六个方面值得很好的总结,也可以说是我们工作中的亮点,概括起来为“六个加大”:一是就业工作的学习、宣传力度加大。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后,我们在*时间向省委、省政府作了汇报,及时和省委宣传部进行了衔接,主动争取到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就业专题学习,苏荣书记作了重要讲话,对做好形势下就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。连续第四年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报告团巡回宣讲,扩大了宣传覆盖面。中央7套《致富经》栏目在我省制作了10期创业典型宣传节目并播出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。二是争取中央就业资金支持力度加大。今年中央转移支付我省就业资金同比增长1.44亿元,占全国增量的20%,这是很不容易的。全省资金的结余量降下来了,资金支出结构更合理了。三是校企对接和园区用工对接服务力度加大。新余会议以后,各地校企对接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。上半年,专项活动成效明显,特别是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周活动,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搭建了平台,有效促进了对接。四是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。完善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,提高了贷款*高限额,扩大了贷款扶持范围,降低了反担保门槛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始终保持了全国前列。三个创建创业型城市全部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。五是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。通过抓行业自律、抓人员培训、抓市场监管三管齐下的办法,市场管理服务工作有了较大进步。六是就业服务基础工作力度加大。以加强就业服务的预见性、主动性和有效性为目标,启动了以“一网五点”为代表的就业服务基础建设,就业服务的薄弱环节将逐步克服。
二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努力提升工作水平
(一)研判形势要立足于客观、准确。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对形势客观、准确的判断。就业作为经济派生需求,从根本上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。今年以来,全国经济运行情况不容乐观,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.2,较上月回落0.2个百分点,创7个月来*低点。央行决定自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,一个月时间不到央行两次降息,步伐之快,说明经济情况差于预期。我省经济虽然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,但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影响非常明显。据省统计局分析,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全国趋势一致,持续呈现下滑态势。1-5月,我省工业用电量221亿千瓦时,下降4.6%,比全国水平低8.3个百分点。据人社部分析,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影响在东部地区开始显现,预计下半年,在经济增速总体趋缓大背景下,企业新的用工需求将会有所减弱,短期内失业人数增加的风险或将上升。对此,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思考,既从全国大形势出发,用综合的视角准确把握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有利机遇;又从我省的实际出发,准确分析我人力资源的总量、结构和特征,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工作的影响,形成对就业问题的客观评价和对就业形势的准确判断,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,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。
(二)提出思路要立足于省情、实际。近几年,我们从谋划长远、立足实际出发,在准确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,加强调查研究,选择符合我省实际的就业工作思路和促进就业模式。比如,在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方面,我们提出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重、推进改革与维护稳定并重、完善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并重、省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工作思路;在拓展就业渠道方面,我们提出做精省内就业,在质量上下功夫,做大省外就业,在规模上下功夫。实践证明,这些思路符合江西就业工作实际,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验证。近期,国务院下发了《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这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关心老区、着眼全局作出的重要决策。加上2009年国务院批复我省的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》以及省委、省政府确定的打造九江沿江大开发、南昌核心增长极等区域发展战略,构成了我省多元发展、多元支撑的格局。面对这些新形势、新任务,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就业工作的新要求,明确工作思路,找准工作定位,细化工作要求。
(三)破解结构性矛盾要立足于加强培训、促进对接。从经济学角度看,就业结构性矛盾是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。劳动者素质提高缓慢、职业教育缺位是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原因。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,我省每10万人中大学受教育程度人数为6847人,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8930人的76.7%,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四;相反,我省小学文化人口比例高达30.1%,位列中部六省*。当前,在培养“白领”、“金领”的普通高等教育过程中,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,导致应用型人才、技能型人才匮乏,不适应企业需求。这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加强就业培训,着力构建以校企合作为重点,以促进园区就业为导向的培训工作新机制。同时,要大力培育人力资源市场,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,形成信息充分真实、反馈及时有效的对接机制。
(四)解决重点群体就业要立足于分类施策、对症下药。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结构性矛盾的焦点。从我省看,今年共有高校毕业生23.8万人,按去年教育厅公布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5.84%计算,今年将有3.4万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,加上历年沉淀下来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,将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。要加强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实名制管理,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,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。同时,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在就业岗位选择、就业质量要求,还是在职业发展意愿、就业权益维护等方面,都与老一代农民工有本质的区别,他们的诉求意愿是否能够顺利表达、能否得到重视并且得以解决,关系这个群体的稳定,更关系社会的和谐发展,必须引起高度重视。困难群体作为就业金字塔的低层,尤其是在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,做好他们的就业工作,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(五)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承载能力要立足于强化基础、加强管理。近年来,就业工作任务日益加重,服务对象急剧增加,公共就业服务承载能力日益不足。目前,部分地区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模式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,信息化水平偏低,管理服务模式简单。劳动力市场、人才市场整合步伐偏慢,建设相对滞后,管理服务功能拓展不够。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为例,其工作内容由2003年建所之初的就业再就业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两项工作,扩展到目前的几乎涵盖所有人保工作;服务对象比2003年增加了2600多万人次。但是,工作机构不健全、工作人手严重不足、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、工作条件相对简陋等现象,在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仍普遍存在。就业信息化建设在部分地方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,存在不愿用、不想用、不会用等诸多问题,影响了工作开展。
三、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,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
下半年,要继续紧跟国家和省里的重大决策部署,坚持“大就业”格局和“一盘棋”思路,进一步夯实基础,突出创新,协同推进,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。重点抓好五项工作:
(一)以促进三大群体就业为中心,推进就业政策的有效落实。实践表明,促进高校毕业生、农村富余劳动力、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,关键在于搞好服务,重点在于落实政策。要抓好政策的梳理排查,广泛开展就业政策落实“回头看”活动,对现行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排查,发现问题,及时整改,限期落实。要加强政策研究,不断充实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,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又增强针对性和前瞻性。资金使用情况是检验政策落实情况的重要依据。今年以来,就业资金在使用过程中,仍不同程度的存在资金预算执行慢、支出额度小、监管不力等问题,资金使用不甚理想。各地一定要克服认识不足、重视不够、工作不力等因素,加强资金管理、加大资金使用、确保资金安全。要抓好舆论宣传,切实提高群众对政策的认知度,做到“宣传不漏一户、政策不漏一项”,实现让群众知晓政策项目、知晓政策内容、知晓政策标准、知晓政策程序的目的。
今年高校毕业生又面临毕业离校了,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,采取有效措施,尽*大努力做好做实。一是要重点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衔接。主动加强与教育部门、高校的沟通协调,掌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。二是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。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城市基层、农村就业,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,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留在本省就业。三是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。要根据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特点,创新就业服务模式,完善服务措施,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、政策咨询、创业孵化、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。对需要培训的,组织到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中;对希望创业的,提供创业培训及相关指导服务;对需要增加实践经验的,组织他们参加就业见习;对就业困难毕业生,要将其纳入就业援助计划,实行一对一的帮扶。
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,一是要发挥省厅驻外机构的作用,了解掌握省外的情况;二是要组织合理有序的流动;三是要鼓励就近就地创业;四是要在传统转移就业的领域上进行拓展。当前,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跨越发展,成为我省扩大就业的主要推动力。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把扩大就业容量、缓解就业总量矛盾的着眼点、政策制定的出发点、工作对象的落脚点,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业上来,重点抓住家庭服务业为主的低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,研究落实好各项措施。
困难群体就业方面,要着重研究公益性岗位问题,重点完善进出机制,规范岗位的招聘条件和审核程序,严把入口关,在符合岗位工作需要的前提下,确保年龄偏大、文化程度偏低、无技术特长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得到优先帮扶。对完不成工作任务或违反劳动纪律等规定的人员,及时使其退出公益性岗位。要加强宣传引导,让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,充分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并不是一种福利待遇和救济手段,只有通过劳动付出才能获得劳动报酬。
(二)以信息化管理为主导,夯实就业服务工作基础。一是要抓好“一网五点”工作。“一网五点”,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,是打基础、利长远的一项重要工作,一定要高度重视,认真对待。“一网”方面,要坚持“应用为先”的原则,从完善软件系统、网络系统、安全系统、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着手,实现系统的安全运转。“五点”方面,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。如:工作推进进展较慢,有的监测项目还处于前期阶段;部分监测项目设置不科学、不合理,不符合客观情况;监测数据不太准确,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监测,存在动态更新跟不上,以及个别设区市录入企业数随意增减变更,影响了数据的分析对比等问题。希望省就业局加强研究,规范数据分析,本着简洁、易行、实用的原则把这项工作做好。二是要抓好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。近期,胡幼桃副省长到部分基层民生保障经办机构进行调研,针对群众提出的“上面政策很好,下面落实很难”问题,批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,提出对策。经过反复磋商,省厅联合财政厅、民政厅向省政府呈递了相关请示,提出了健全工作机构、配齐人员编制、保障工作经费三条意见。三是抓好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。要本着“提供真实就业数据,客观反映就业动态”的工作思路,着力打造科学合理的就业统计工作制度,提升统计水平,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。
(三)以强化校企对接为重点,推进就业培训工作。当前,我省就业培训总体水平偏低,培训的针对性、有效性、实用性不足,不能适应素质就业的要求,主要表现在培训载体水平较低、培训质量不高、培训创新较少。一是要加强实名制管理。进一步夯实“一个系统、四个程序、六项制度”的工作内容,以实名制管理人数,作为培训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依据,推动实名制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位。二是要加强校企对接。继续围绕“三个突出、一个提高”(突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突出工业园区用工需要,突出省内新兴产业的需要,提高省内就业的比重)的要求,着力提高职业培训工作的组织性、针对性、科学性。按照“招工、培训、就业”三位一体工作要求,依托技工学校和企业大力开展就业培训、企业岗位培训,形成一套程序更完整、操作更便捷、管理更规范的校企合作培训对接工作机制,促进产业与就业有效对接、招商项目与用工有效对接、培训与用工需求有效对接。逐步完善“订单式”、“定向式”、“校企合作式”培训模式,实现“招生即招工、上学即上岗、毕业即就业”,为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,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服务。三是要抓好培训机构管理。实现培训过程和培训行为的规范、统一。
(四)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抓手,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。创业载体建设滞后,创业服务不够完善,创业扶持政策效应没有充分显现,是制约创业促就业工作的主要因素。创业带动就业,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,必须下大力气抓好。一是要抓好创业型城市评估。我省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,无论城市数量,还是创建质量,都处在全国前列。5月16日,我们在萍乡专门召开了创业型城市绩效考核评估推进会,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布置。要根据有关要求,扎实推进3个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创建工作,并使更多的省级创业型城市跻身第二批创业型城市创建行列。二是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。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、创业服务专家队伍建设和创业项目库开发,为劳动者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。三是要落实好创业扶持政策。小额担保贷款要做到“五个结合”:与创业培训的结合,与创业园区、创业示范街、创业孵化基地的结合,与“一村一品”等特色产业的结合,与大学生、返乡农民工、残疾人等群体创业的结合,与创建创业型城市的结合。
(五)以打造亮点为突破口,推进就业创新工作。一是要善于创新。这要求我们既要继承发扬,又要推陈出新;既要完成上级的规定动作,又要结合实际安排自选动作。二是要善于挖掘。要挖掘在实践中形成的劳务品牌、就业援助、平台建设、创业扶持等各个方面的好经验、好模式,形成一批既具有地域特点,又能起到带动作用的工作品牌,并通过实践不断发展、完善、升华,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,实现新的发展。三是要依托基层。就业工作的难点在基层,关键在基层,突破在基层,亮点也在基层。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,推动就业工作重心下移,服务下延,构建覆盖城乡、管理科学的基层就业管理服务长效机制。